(爆報)隨著醫學的進步,許多關節與軟組織的慢性疼痛已不再只能依靠止痛藥或手術來治療。近年來,「增生療法PRP」(Platelet-Rich Plasma,富含血小板血漿)成為廣受關注的生物治療方式,此療法是利用人體自身的修復能力,幫助受損組織加速再生。
部立澎湖醫院骨科醫師蘇文進表示,PRP是從自身血液中提取的一種高濃度血小板的血漿。血小板除了負責止血外,還含有豐富的生長因子,能夠促進細胞修復、膠原蛋白生成及血管新生。透過濃縮這些因子, PRP可以刺激人體自我修復,減少發炎、促進組織再生,進而達到減輕疼痛、改善功能的效果。PRP在許多肌肉骨骼系統疾病中都能發揮作用,特別適用於:關節退化(如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)、肌腱炎(如網球肘、足底筋膜炎、肩袖肌腱炎)、韌帶損傷(如膝蓋側副韌帶部分撕裂)、慢性肌肉拉傷。
蘇文進指出,許多患者因為長期疼痛影響生活品質,透過PRP治療能減少疼痛,恢復活動能力,並延緩病情惡化。PRP的治療過程相對簡單,通常不需要住院,醫師將濃縮的PRP精準地注射到受傷部位,有時需要借助超音波定位,注射至關節內或肌腱周圍,以促進修復。整個過程約需30分鐘,治療後患者可以正常活動,但需避免劇烈運動,以確保PRP能夠發揮最佳效果。
蘇文進同時強調,雖然PRP被認為是安全的治療方式,但仍有一些限制:效果因個人體質不同而異,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多次注射,治療後短期內可能有局部腫脹或疼痛,可冰敷減輕症狀,通常數天內緩解,嚴重關節退化或結構性損傷(如完全斷裂的韌帶)可能較不適合PRP治療。目前並無健保給付,如果長期受關節或肌腱疼痛困擾,且傳統治療或復健效果不佳,PRP可能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項。建議與專業醫師討論,評估病情以及需求。
蘇文進醫師簡介:
畢業於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,曾任職於花蓮慈濟醫院研究醫師、台大醫院骨科部短期研究醫師、台北榮民總醫院骨科部短期研究醫師及花蓮慈濟醫院骨科部總醫師,專長為脊椎內視鏡微創手術、膝關節置換併翻修手術、髖關節置換重建併翻修手術、關節內視鏡手術、手與腕及上肢疾患評估與矯正手術、足踝疾患及扁平足評估及矯正手術、四肢超音波疼痛注射、運動醫學評估、運動傷害治療、骨質疏鬆、骨折外科評估與手術及一般骨科評估。門診時間為週一上午、周四下午及周五上午。若鄉親有骨科相關問題,歡迎來骨科門診掛號諮詢,找出可能的病因對症下藥,獲得更適當的建議與治療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