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網頁瀏覽量

望安綠蠵龜產卵棲地保留區與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區介紹

望安綠蠵龜產卵棲地保留區與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區介紹

2024年5月1日 星期三

澎湖爆報/紅羅村石滬工班 榮獲第四屆榮譽步道師獎項

(爆報)由「台灣千里步道協會」舉辦的「匠心獨運」榮譽步道師獎頒獎典禮,今年在台灣期貨交易所支持之下,邁入第四屆,並於上月28日在台灣博物館古生物館盛大舉辦。

 

今年榮譽步道師頒獎典禮以「搶救時間賽跑的技術之人」為命題,並邀請千里步道協會創辦人之一,同時也是候任文化部長「小野」開場致詞。讓人欣喜的是澎湖紅羅村石滬工班榮獲第四屆「榮譽步道師」獎項,石滬達人洪振坤親自到場領獎。審議委員會代表賀陳旦指出,榮譽步道師自2018年舉辦至今,開始更強調團隊工班與傳承、著重工法技藝之外,也表彰傳統的歲時祭儀以保存共同記憶,從幾位榮譽步道師的技藝中,也看見對於人類之外多樣生命的重視。

 

推薦單位「離島出走工作室」表示,紅羅石滬工班此次的獲獎對於我們來說意義非凡,其一不只是傳統石滬工法技術的被看見,其二這是專屬於石滬匠師的榮譽。期望有一天,紅羅石滬工班也能正式指定為文化資產技術保存的傳統匠師。

 

工作室負責人楊馥慈指出,2017年「離島出走」首次與紅羅石滬工班共同修復潭邊村新滬,這幾年下來也接續合作修復了紅羅村外港口滬與東滬,包括先前紅羅石滬工班自行修復的紅羅村滬仔頭與隘門村南塭仔滬。「紅羅石滬工班」在過去十年內一共修復過五口石滬,並在過程中開始培訓村內下一世代接棒的青年匠師。

 

楊馥慈也提到,澎湖石滬群是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,但在時代演進與社會變遷之下,具友善生態價值的石滬漁法因失去產值而沒落,石滬的疊砌技藝也逐漸隨之失傳。紅羅村石滬工班由幾位資深匠師帶領,致力培育在地青年傳承石滬工法,近年來已逐步修復多處聚落中的石滬文化地景。

 

匠師們精準掌握石滬修復的工序,以及配合水文、潮汐、穩固平整需求的選石和砌石工法,整個團隊不僅傳承了澎湖早年的集體海洋記憶、保存與自然共好的石滬建造及修復工法,也從年輕人返鄉推廣傳統文化智慧的環境教育、系統性爬梳歷史資料及紀錄石滬修復的過程中,找出與石滬相關權人及社區的共榮模式,同時帶動社會的參與和關注。


  • 步道師體系簡介:手作步道的專業化與制度化發展,在引進國外步道志工組織經驗與持續累積台灣本土工法案例下,於2015年提出更為完整系統化的「步道學課程體系」,以不同的主題分類與訓練等級訂定課程內容,同時提出「步道師」認證層級。期待透過培訓體系的完整訓練,讓手作步道種子師資逐漸具備關鍵核心與跨領域專業技能。歷經四年的實習共學階段,課程藍圖與步道師認證體系也逐漸成熟,並於2018年公布「步道師及手作步道活動準則」,為手作步道的制度化發展再向前推進一把。 (台灣千里步道協會提供)





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澎湖爆報/官方籲:7月1日至8月31日「禁止」採捕殼徑8公分以下馬糞海膽 請民眾務必配合

( 爆報 ) 今年,馬糞海膽開放採捕期間為 7 月 1 日至 8 月 31 日,且僅限採捕殼徑 8 公分以上個體。但自開放採捕以來,市面上並未見有大量合乎標準的海膽上市。 也因如此,農漁局特別呼籲期間內 「禁止」採捕殼徑8公分以下馬糞海膽, 如有違規採捕、處理、販售或持有未達規定...